癌症防治成两会高度关注议题,YB1溶瘤细菌等创新治疗方案备受期待

来源:  2022-03-09 17:29

每年两会期间,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就广大民生问题建言献策的好时机,医疗健康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议题普遍受到更多关注,而作为健康中国重要行动之一,癌症防治一直是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

 

近日,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癌症早筛,就我国癌症防治相关问题提交了议案,如建议将肿瘤筛查纳入医保,抓住癌症治疗关键期等等。

 

据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全国人大代表于金明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纷纷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癌症防治的关键,获得业内广泛认同

 

为何涉癌话题在我国始终如此牵动人心?

 

一方面,癌症一度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强力“杀手”,恶名远扬之下,对癌症的恐惧可谓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尽管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治疗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攻克癌症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但许多致死率极高的癌症类型至今未能被完全治愈,于是人们对更先进、更有效的癌症防范及治疗方案的渴求也日益强烈。

 

于是,新兴癌症治疗技术被寄予更大期望。

 

经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繁荣发展之后,免疫疗法也发展壮大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第四大支柱疗法,并涌现出许多热门的细分疗法方案,包括单/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PD-1/L1等在内的免疫检查点抗体治疗方法;CAR-T等细胞疗法;触发肿瘤种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疫苗;以及近年在业内掀起广泛讨论的溶瘤病毒和溶瘤细菌载体技术等。

 

从溶瘤病毒到溶瘤细菌,新兴癌症免疫治疗载体技术开辟新赛道

 

溶瘤病毒是近年火爆市场的新兴癌症治疗载体之一,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能够溶解肿瘤的病毒,利用病毒来抗击肿瘤治疗癌症,这种以毒攻毒的手法听起来很像是“反派”之间的较量,堪称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典范。

 

从科学上来讲,溶瘤病毒是一种天然的或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内复制,进而感染杀伤肿瘤细胞或导致肿瘤细胞裂解,但对正常组织无杀伤作用的病毒。正是由于能够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造成肿瘤细胞裂解而不影响正常细胞,溶瘤病毒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和来自行业市场的关注。

 

就在越来越多国内外大厂大举布局溶瘤病毒板块业务,使得这一管线赛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同时,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又一颗新星正在悄然升起——溶瘤细菌走上市场舞台,开辟了全新的细分行业赛道。

 

事实上,关于利用细菌来开发治疗肿瘤的药物的研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19世纪末期,美国外科医生威廉科利从一个神奇“自愈”的癌症病人身上找到了利用细菌治疗癌症的灵感,并付诸了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开创了细菌治疗癌症的伟大先河,但当前真正进入临床研究且已上市的药物仍然非常少。

 

直到溶瘤细菌YB1的诞生,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才宣告迎来了全新的“魔法”。YB1是港药溶瘤公司经过逾10年的研发周期成功发明的一种经过基因编程改造的沙门氏菌,也是全球首创的溶瘤细菌载体。

 

溶瘤细菌YB1可作为载体高效递呈抗体、mRNA、蛋白药物等,化身“生物导弹”精准靶向肿瘤的低氧区域,在肿瘤内部大量复制扩增,显著提高YB1载体在实体瘤靶点位置的浓度,并释放所携带的多种治疗性“弹头”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并造成肿瘤溶解,同时可消除肿瘤转移,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新生代”载体技术的较量:溶瘤细菌VS溶瘤病毒

 

事实上,溶瘤细菌和溶瘤病毒都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非常新兴的疗法,二者都属于溶瘤载体的范畴。

 

从各自的特点来看,溶瘤病毒可以专门在癌症细胞中复制,并且释放携带的抗体或者细胞因子类药物。不过相较于溶瘤细菌,溶瘤病毒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其一,病毒是非生命体,因此病毒需要找到宿主细胞并且入侵到细胞中才能实现复制的作用。然而溶瘤病毒大多数都是经过改造的,为了保障安全性,仅能入侵癌症细胞;但实体瘤中仅仅有10%-20%为肿瘤细胞,其它大多数为支持细胞,免疫细胞并不属于癌细胞,因此溶瘤病毒的入侵效率没有办法保证。

 

其二,大多数溶瘤病毒都没有靶向作用,因此需要通过瘤内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大大增加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其三,病毒的基因组相对较小,因此作为载体的呈递能力很有限。其四,如果万一病毒在体内失控,或将面临无法控制的局面。以及其五,病毒有整合插入人类基因组的风险。

 

作为当前全球首创的溶瘤细菌载体,YB1的特点也很显著。首先,作为溶瘤细菌的YB1可以根据氧气浓度的差别来识别肿瘤区域,实现在肿瘤区域的靶向定植,因此除了瘤内注射,YB1可以实现IV静脉注射。其次,溶瘤细菌不需要依赖宿主细胞就可以生存并且自我增殖,YB1依赖于肿瘤的低氧微环境,也可以入侵低氧微环境中的宿主细胞,包括但不局限于肿瘤细胞。因此保证YB1的靶向性的同时,这也增加了YB1在肿瘤内的适应性。

 

此外,由于基因组装载量大,溶瘤细菌YB1可以大量携带药物:YB1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合成药物,因此YB1可直接合成抗体,蛋白药物,mRNA疫苗等,并且能够实现药物的大面积全肿瘤区域覆盖。对比溶瘤病毒,假设YB1在体内失控,还可以简单通过使用敏感抗生素来直接中止研究,并且YB1作为溶瘤细菌并无整合人类基因组的风险。

 

尽管所处细分领域的发展尚不及溶瘤病毒成熟,但以港药溶瘤研发的YB1为代表的溶瘤细菌免疫疗法已经迸发出不可忽视的竞争优势,有望在未来给全球癌症患者带来更多惊喜。此刻,溶瘤载体行业赛道发令枪响,在溶瘤病毒之后,溶瘤细菌YB1加速起跑,肿瘤免疫治疗或将迎来全新的时代,期待人类抗癌事业取得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