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逐渐确立支柱性地位,溶瘤细菌等创新疗法能否弯道超车?

来源:  2022-03-15 16:59

在医学水平有限的过去,人们对许多疑难杂症束手无策,而即便是医学技术日渐发达的今天,能够对人类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的癌症也仍然被许多人视为心腹大患。

 

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已彻底颠覆翻新了人类社会生活与全球医疗健康体系,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质量得到长足改善的同时,完全攻克癌症也成为全球医学与科学界的共同目标。

 

近几十年来,全球癌症治疗领域迅速发展,主流治疗方法已从手术、放疗及化疗等传统手段,发展到以肿瘤靶向治疗及更近期的肿瘤免疫疗法为支柱性代表,这些先进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治疗结果,同时减轻治疗中患者的全身不良反应方面更加出色。

 

与传统肿瘤治疗方法相比,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分别通过靶向特定致癌通路及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提高疗效、减轻症状或改善生活质量方面颇令患者受益。

 

靶向疗法与免疫疗法已占据全球肿瘤治疗逾8成市场

 

目前,全球及中国的肿瘤药物市场由化疗、靶向疗法及免疫疗法组成。公开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靶向疗法及免疫疗法的总贡献占全球肿瘤治疗市场的83.8%,预期到2030年将增长至89.8%。

 

在中国市场,受利好政策、患者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国内推出更多创新疗法等因素推动,癌症治疗领域的靶向疗法及免疫疗法增长潜力更大,预计总贡献将由2020年的36.6%增长至2030年的85.8%。

 

尽管靶向疗法与免疫疗法的方式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在许多情况下显示,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组合会产生协同作用,通常是一种治疗剂与另一种互补,释放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提高疗效。

 

这种“混合式”组合疗法经过专业探索现已得到相当改进,使其在临床实践中产生更好的效果,也被证明为癌症治疗领域具有相当前景的新治疗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确立支柱性地位,千亿美元市场规模在望

 

2018年,癌症免疫疗法获颁诺贝尔奖并自此开启了癌症治疗领域的发展新格局——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两位科学家在肿瘤免疫学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刺激免疫系统原有的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

 

此后,肿瘤免疫疗法在近年逐渐在全球癌症治疗领域确立了支柱性地位,这种治疗方法旨在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产生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或根除癌细胞。

 

由于其能够提供持久的缓解作用,同时在若干晚期癌症患者中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的发现及发展标志着癌症治疗的一个里程碑,并将成为进一步推动全球肿瘤药物市场增长的重要助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肿瘤免疫疗法乃是通过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发挥作用,因此与化疗及放疗等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免疫疗法的副作用更少。

 

研究机构的专业报告数据表明,全球肿瘤免疫治疗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96亿美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351亿美元,并预期将于2025年达到1082亿美元,预期数据亦显示,到2030年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298亿美元,于2020年至2025年及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5.3%及16.3%——在可预见的未来,肿瘤免疫治疗将迎来数千亿美元的蓝海市场。

 

2020年,肿瘤免疫疗法占全球肿瘤药物市场总收入的23.4%,至2030年全球肿瘤免疫疗法预计将占全球肿瘤市场约47.6%。

 

国内市场方面,中国的肿瘤免疫疗法市场于2020年已达到148亿元人民币,并预期将增长至2025年的889亿元,及至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728亿元,于2019年至2024年及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6.8%及16.4%。

 

数据显示,于2020年,肿瘤免疫疗法占中国肿瘤药物市场总收入的7.5%,预期未来将会继续增长,到2030年将占中国肿瘤市场约39.9%。

 

创新疗法或将借势弯道超车,肿瘤治疗市场迎来发展新逻辑

 

面对未来5年内成长性十足的千亿美元蓝海市场这块大蛋糕,厘清现阶段及未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路径显得更加重要,对于细分赛道的选择与布局关乎行业参与者最终能够攫取多大的市场份额。

 

经过多年癌症治疗范式的不断演变,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在当前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影响力,细分赛道不断催生新的疗法,通过改善各种癌症类型的治疗效果,开始为全球癌症患者提供更多宝贵的治疗选择。

 

尽管在临床和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早期阶段及目前主流的免疫肿瘤疗法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癌症患者缓解率不到一半且治疗耐药性频发等。同时,新兴的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开始走上舞台,当中以溶瘤病毒、溶瘤细菌、PD-L1等为新型肿瘤药物靶点的疗法有望在新赛道弯道超车,引领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

 

通过氧气浓度靶向肿瘤,YB1溶瘤细菌惊艳登场

 

近年来,溶瘤病毒疗法已成为一种公认有前途的抗癌疗法。溶瘤病毒通过肿瘤特异性复制,在不破坏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破坏癌细胞,随后促进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显示出治疗癌症的巨大潜力。

 

而溶瘤细菌疗法则是当前比溶瘤病毒更前沿的新兴癌症免疫治疗方案,由于人体大多数的肿瘤(超过90%)都会形成实体瘤,而实体瘤的微环境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在肿瘤的中心部分会形成一个非常特别的低氧区,这个低氧区明显区别于正常人的组织,因此实体肿瘤缺氧的微环境就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理想靶点。

 

溶瘤细菌作为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肿瘤的乏氧区域为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存场所——溶瘤细菌是一大类侵袭性的胞内细菌,这一类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反应是通过III型分泌机制所介导,这种机制可以传递表达效应基因的同时表达多种治疗性质的蛋白,因此,减毒溶瘤细菌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的载体。

 

2011年,港药溶瘤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首次次实现沙门氏菌Lambda-RED高效编程技术,建立了沙门氏菌合成生物学改造基础,解决了细菌疗法研究开发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问题。公司在建立沙门氏菌合成生物学改造基础之后,成功发明了一种经基因工程改造的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YB1,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发明的溶瘤细菌载体产品。

 

2021年5月,YB1技术相关机理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显示这个溶瘤细菌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验证,如此,随着溶瘤细菌载体YB1的成功面世,细菌疗法迎来了发展的新纪元,溶瘤细菌的临床应用指日可待。展望未来,我们也期待以YB1溶瘤细菌为代表的创新疗法相关产品能够撬动更多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