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出炉!YB1能否成就下一代溶栓妙药?

来源:  2021-09-22 16:22

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死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在2017 年合作编写了《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8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的最新版本静脉溶栓指导规范通过医政医管局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刊出。指导规范的出炉不仅对国内急性脑卒中的预防、诊疗及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心脑血管领域的新药创制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来源:医政医管局官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静脉溶栓是有效治疗手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a stroke,AIS)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

 

脑卒中急性期的时间划分目前尚不统一,一般是指发病后的2周内,轻型的于1周内,重型的于1个月内。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为9.0%~9.6%,死亡/残疾率为34.5%~ 37.1%,1年病死率为14.4%~15.4%,死亡/残疾率为33.4%~33.8%。

 

目前超早期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已被我国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有研究显示,仅约20.0%的患者在发病的3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但只有2.4%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比重为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存在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脑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脑卒中是急症”,且脑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脑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尿激酶等之后,亟待新的溶栓药物上市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性治疗包括改善血液循环、他汀及神经保护等,其中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又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式。当中,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血流的措施,药物包括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尿激酶和替奈普酶。

 

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现在业内认为有效抢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小时内或6小时内,被称为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最新发布的2021年版治疗规范指南对这两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等内容作了一定修订和调整,对于布局该行业创新药物研发的生物公司技术研发领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阿替普酶

 

目前业内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指导规范内容显示,阿替普酶相关研究的治疗时间窗包括发病后3小时内、3.0~4.5小时及6小时内。国立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试验结果显示,3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3个月完全或接近完全神经功能恢复者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两组病死率相似;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欧洲合作组织急性卒中研究III(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Ⅲ,ECASS Ⅲ)试验结果显示,在发病后3.0~4.5小时静脉使用阿替普酶仍然有效。

 

最新版指导规范内容也指出,在临床工作中,阿替普酶静脉适应症尚不能包括所有的情况,原则上无禁忌症者均可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过由于患者情况各异,需结合患者情况个体化考虑。

 

尿激酶

 

作为国内最常用的溶栓药之一,尿激酶在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方面也相当成熟。资料显示,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小时内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放试验初步证实国产尿激酶的安全性,确定了尿激酶使用剂量为100万~150万IU;第二阶段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发病6 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尿激酶(剂量100万IU和150万IU)溶栓相对安全、有效。

 

不过,当前常用的这两大溶栓药物重组尿激酶、rt-PA半衰期都短,仅为4-8分钟,并不能缓解急性血栓发病。作为创新生物制药公司,港药溶瘤研发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呈递载体YB1可以定点在血栓发生的位置释放溶栓剂,避免了过度溶栓引起的问题,近期在行业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创新在研溶栓药:YB1-rt-PA

 

我们的核心技术产品YB1采用了全球首创的血栓靶向技术,并能够与多种溶栓药物结合精准靶向血栓释放溶栓药物,发挥精确的定点溶栓作用,这个新兴溶栓治疗技术目前在抗血栓药物研发领域是一个非常新鲜且前沿的尝试,前景值得期待。

 

具体药物管线方面,YB1-rt-PA为公司布局的第一代定点血栓消融产品,主要特点是通过YB1携带,并在血栓位置释放尿激酶,达到迅速定点释放溶栓药物的作用。尿激酶在人体中由肾脏生成,可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医学上尿激酶是从尿中提取的第一代天然溶栓药。此外我们还布局了YB1结合降纤酶及纤溶酶的两个产品管线YB1-rt-DE及YB1-rt-PL,也期待这项新技术的最终成熟落地,为溶栓治疗市场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