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发致心血管疾病风险攀升,YB1开发溶栓药助力心血管病防治

来源:  2021-11-18 10:02

11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然而当前在全球范围,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还不能算足够透彻和普及,在“小糖人”随处可见的今天,许多人还不知道糖尿病原来离我们这么近,甚至还是导致人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前身也是“世界糖尿病日”,乃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说起来,我国也是糖尿病的重灾区——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重点防控的四大慢性病之一,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

 

公开资料显示,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为9.7%(男性为10.2%,女性为9.0%)。以此推算,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患者约4310万,城市患者约4930万。

 

而专业研究还表明,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更低,且不同年龄段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均有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是典型的一类心脑血管疾病,这让我们不禁想问——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究竟有何关联?

 

这个问题早有业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团队给出答案。近期,来自中国的一项51万余人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及颅内出血的风险,并且随着糖尿病病史的延长,心脑血管病的风险逐年增加。而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包括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在内的综合治疗,则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概率。这意味着,糖尿病即为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事实上,糖尿病前期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近年已被更多研究证实。来自中国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与脑卒中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此外,一项关于糖尿病筛查起始年龄和频率的成本-效益分析指出,普通人群2型糖尿病的筛查建议从30~45岁之间开始,若未发现糖尿病建议其每3~5年复筛。较普通人群,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升高;随着个体具有的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发病年龄降低,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及早进行筛查。

 

因此,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包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尽早识别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HbA1c检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在筛查中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脑卒中风险明显增加,且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后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当然,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时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考虑的因素有糖尿病持续时间、预期寿命、病情严重程度、脑卒中或者微血管事件、低血糖意识障碍和患者的诉求等。

 

如何防治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所影响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人体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即胰岛素缺乏)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即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综合征。

 

因此,防治糖尿病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控制血糖。通常,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采取包括改进生活方式、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

 

首先应改善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加并强体育锻炼。根据防治指南的建议,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

 

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可进行二联治疗,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药物(TZDs)、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上述不同机制的降血糖药物可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即采用三联治疗。若三联治疗控制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天多次预混胰岛素)。不过采用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糖尿病患者应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糖尿病合并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5.6mmol/L)患者应使用苯氧酸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治疗前景明朗,溶栓治疗为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范式包括药物、溶栓、介入治疗等常见手段,其中溶栓治疗在临床应用中逐渐趋于普遍,可及性明显提高。

 

一般情况下,溶栓治疗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将血浆蛋白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迅速降解纤维蛋白,使血块溶解,也兼有部分抗凝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阿替普酶(rt-PA)、普佑克(Pro-UK)、瑞替普酶(r-PA)和替奈普酶(TNK-Tpa)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2019 年中国溶栓药物市场规模约为20.04亿元。目前我国最大的溶栓药单品为阿替普酶(rt-PA),约占中国溶栓药物市场规模的70.23%,销售规模约为14.07亿元。第二大类溶栓药物为尿激酶,约占中国溶栓药物市场规模的14.67%,销售规模约为2.94亿元。目前天士力的核心产品普佑克为国内第三大溶栓药物产品,约占中国溶栓药物市场规模的12.24%。

 

但是,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溶栓药物重组尿激酶rt-PA半衰期短,仅为4-8分钟,并不能缓解急性血栓发病,这是传统溶栓药物治疗的一大痛点。

 

当前市场上也开始涌现一批新兴的抗血栓治疗新药研发参与者,港药溶瘤作为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也积极进军抗血栓治疗行业市场,目前已布局了多条创新溶栓药产品管线。利用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大分子药物递呈载体YB1与多种溶栓药物的高效结合治疗多种血栓性疾病是我们研发的重点方向。

 

具体的产品管线方面,YB1-rt-PA为公司第一代定点血栓消融产品,主要特点是通过YB1携带,并在血栓位置释放尿激酶(Urokinase),达到迅速定点释放溶栓药物的作用。同时,公司还布局了YB1结合重组降纤酶的YB1-rt-DE创新产品管线,及YB1结合纤溶酶的YB1-rt-PL创新产品管线,目前均处在研发设计阶段,我们也期待在创新溶栓药物系列产品管线的研发中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以更多研究成果助力心血管疾病的防范与治疗。